个人知识管理方法探索

——Mr.C   2014.08.10
        优秀是种习惯,平庸也是。
——前言
 
        今年3月份完成编写了个人管理中第一部曲人脉管理的第一二乐章,分别是《通讯录管理方法探索》和《照片管理方法探索》。由于是结合个人用到的MAC+WP8工具,给身边朋友借鉴意义可能不是非常大,甚是可惜。欣慰的是在几个论坛上,倒是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响应,总算是体现了一点价值。
        不记得具体什么时候,可能是2009年,我开始有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雏形。至今已有5个年头,其中也有中断,总觉还处于管理的初级阶段。为了纠偏以前的管理理念,回顾、归纳、酝酿一个多月后,我决定撰写个人管理中的第二大部曲——个人知识管理,与众多同道中人交流分享。
         此文为知识管理的第一乐章,主要是管理方法的概述。不妥之处,不吝指正。@天下师
一、定位与体系
        磨刀不误砍柴功,如同一座大厦,在考虑这栋大厦如何搭建之前,我们应考虑将它建在哪里。个人知识体系的准确定位决定了日后的管理手段,乃一年之春、一日之晨,我认为是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。
        知识管理的定位其实就是个人品牌的定位,其原则是围绕自身的核心驱动力,在几年甚至十几年漫长的学习、职场生涯中,寻觅最让自己拥有成就感的领域,否则漫无目的的收集信息和学习知识,学海无涯,何处是岸?
        其次就是搭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知识体系,搭建知识架构就像给一棵大树画一些树干,以后就是围绕这些树干进行添枝加叶。我建议将知识体系搭建成如下三层:
        1、竞争力领域知识:凸显个人的核心竞争力,最能够创造商业和社会价值,是为人所认知的标签。例如说起秋叶和萧秋水,他们的竞争力标签就是PPT;说起龙威廉,他的竞争力标签就是月光博客。对于很多人来讲,核心竞争力往往就是个人的职场核心竞争力。
        2、控制力领域知识:体现为对自己或身边人物的感召控制能力,如我们常说的某某人自制力强、磁场强。此领域包括个人修炼如对自己时间、健康、情绪、思维等等的管理技能,以及团队管理如对团队领导、沟通、执行等等的管理技能。
        3、影响力领域知识:主要包含个人兴趣爱好和关注圈,体现为个人知识面的广度。此类知识是为专业知识锦上添花,丰满一个人物的形象而不会显得枯燥。但知识面的广度应有所限制,主要围绕上两类知识进行充实,所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也应遵循二八原则,避免本末倒置。例如我们都喜欢睡懒觉,但却不能总睡懒觉,除非你能躺在床上就把钱挣了。
        知识体系的定位和搭建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而且随着个人阅历增长是逐渐调整和完善的,但其完善的主脉络必须愈来愈趋核心化:个人成就感!
二、采撷与整理
        主干定下来后,就开始枝叶的丰满吧!采撷,是有选择性的收集,就像小蜜蜂一样,为了收集最好的花粉,会有选择的停驻在某些花朵上。
        知识的初步采撷往往是影响力领域知识的采撷,目的主要是扩大知识面,建立知识关联性。采撷的原则是先广后深,正所谓少而博学,老而专知。当然博学不是滥学,对于目前信息泛滥化的情况,我们需要对无处不在的信息保持警惕。
        一般来讲,信息可分为陈述类信息和应用类信息。例如行业、产品、同行的资讯新闻,就属于陈述类,陈述类信息往往具备时效性的特点,很多并不能进一步转化为知识甚至是能力。经验、技巧、教程的心得分享,就属于应用类,应用类信息则具备借鉴性和实操性,是可以转化为知识、技能甚至是智慧的。所以在知识采撷时,我们应多系统性的去学习应用类知识,碎片化信息应划分给碎片时间。
        知识的来源通常是来自传统的线上和线下,例如我已经用了多年的RSS聚合内容推送,其他如微信微博、报刊书籍、培训交流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获取了信息,并不代表拥有了知识,知识管理的一大特征就是:将显性知识系统化。将采撷的信息进行筛选、归纳,建立与原有知识系统的关联性,才算转化为自己的知识。整理知识的目的,就是取精华、去糟粕,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。
        知识另一个重要的来源,也是知识管理的另一大特征:隐性知识的显性化。通过回顾总结自己的经验、心得,浸染上独有的个性化的墨水,将之流淌于笔下。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独一无二,最能够创造价值和财富,它能够给人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,也是推动个人知识螺旋式成长的源动力!
三、备份与同步
        为了完整保存个人知识,备份和同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备份同步的原则和通讯录管理相似,采用一端更新,多地同步的办法。其目的当然是防止知识丢失,利于不断充实,而且要求备份载体便于整理、检索、调取,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等。所以,选取一款好的软件,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口碑较好的Evernote,因其比较友好的界面,支持PC、Mac、Phone、浏览器插件等多终端,成为很多人的优先选择。另外,最近免费开放使用的Onenote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        不管是用什么软件,一定要利于长期的动态更新,并尽可能降低此环节的管理成本。如知识更换工具带来的知识迁移成本,因为迁移可能会导致零落知识的丢失;或者如分散存储带来的版本冲突的成本,异地同步可能会导致知识存在新旧版本的不唯一;再如信息采撷的效率、同步的速度等等时间成本。
四、致用与分享
        致用与分享,是知识管理流程中最精髓也是最艰难的部分,前文说到我停留于管理的初级阶段,便是因为这个步骤没有走好。此步骤的目的,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生产力,传播个人品牌。其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信息传播,而是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,升华为个人技能和经验,转化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。
       粉笔的价值在于其簌簌掉落的粉末,把知识学以致用、活学活用,例如选择合适的群体进行主动性的分享,通过复述、讨论、撰写、发布,才能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消化吸收。曾经看到过一句话,大意是看书知其10%,抄书知其20%,背诵知其30%,转述知其50%,教授知其80%。在这里,教授便是很好的致用与分享途径。
       在选择的工具上,我个人更推崇Evernote或Onenote+Mind结合的方式,Note只适合保存,Mind更利于经验心得的二次开发和创作,将想到的写下来,写下的做出来,做出的再写下来。譬如此文。

       你有一个苹果,我有一个苹果,我们交换一下,一人还是一个苹果;你有一个思想,我有一个思想,我们交换一下,一人就有两个思想。个人知识管理方法探索如上,斗胆拙见,抛砖引玉!@天下师

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@天下师

消息盒子
# 您有1条未读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